到今天为止,还有很多这样的经营者在不断进入木门行业。由于门企老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,做钢木门企业纯粹就是为了赚钱,而且更多的是为了赚今天的钱,赚眼前的钱。"白猫黑猫,抓住老鼠就是好猫",用这种心态做钢木门企业,怎么能突破一道道销量门槛呢?
当然,做钢木门企业肯定是为了赚钱,在一定意义上来说,不赚钱还是不道德的。但如果做钢木门企业仅仅是为了赚钱,是远远不够的,也是做不好钢木门企业的。笔者认为,做钢木门企业**是为了解决顾客的需求问题,解决钢木门企业员工的就业问题,也是为了实现钢木门企业老板的人生价值,其次才是赚钱。钢木门企业老板只有具备了这种的素质和心态,才可能去跨越一道道销量门槛,使钢木门企业获得更为长久的发展。目前,中国的中小门企老板具备这种长远发展的素质和心态的较少,所以才有这么多生存艰难的门企存在。
钢木门企业发展必须戒除这种心理。钢木门企业提拔人员的时候,往往会提拔看起来表现不错、工作优异、有突出才能、表现得很忠心、更富有经验、更具有资历、或者有某种关系的人员担任管理者,他们根本不是管理人才,这是钢木门企业对管理学本身的错误认识。真正的管理人才,是对管理有着浓厚兴趣,他们是乐意发现管理问题、提出自己的见解、酷爱学习管理知识、喜爱讨论管理观点的一群人,正所谓术业有专攻,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入、高度抽象、复杂难懂的学科,一个不愿学习管理的人,肯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。
公司不应追求管理者的素质,而应追求整体管理水平,寄希望于出现一些看似素质较高的管理者,是错误的。公司应该设立钢木门企业内部的管理兴趣协会或管理兴趣小组,将那些平时喜欢学习、讨论管理的人员组织起来,无论他们来自于生产一线还是钢木门企业高层,无论他们是临时工还是未毕业的在校大学生,这股力量是钢木门企业管理水平稳定提升的扎实力量。
管理者缺乏常抓不懈的韧劲;表现为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、虎头蛇尾,工作之初往往是有组织、有计划、有宣传、有动员、有部署、有安排,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推动,开始的热情逐步冷却,便少了检查、忘了督促、丢了推进、掉了考核、失了总结;工作中宽以待己,严于律人,常常是决策、计划、方案一大箩筐,可就是议而不决、决而不行、行而不实,未能将已拟订的决策、计划、方案有目的地落实到具体的目标、岗位和员工头上,也就更谈不上根据决策、计划、方案、目标、岗位和工作进展制定出严格的时间表和规范的赏罚措施。这样的中层管理者必然要患上一种“组织末梢神经麻痹症”,导致执行越到基层,越是拖拖拉拉,不痛不痒、马马虎虎,得过且过、敷衍了事。
来源:http://www.hpdoor.net/